ID: 22312880

2025年春部编版七下第六单元 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4315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ppt,29张,课件,呈现,表达
  • cover
(课件网) 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 收集熟知科学家的相关资料,为其编写个性化“画像”,展现其科学历程与精神风貌,理解、传承科学精神。 观看并分享科学领域有关的影视作品,锻炼信息整合与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进一步了解科幻作品的特点,尝试创作科幻故事,展现对未来科学世界的憧憬。 学习目标 完成了“任务二”,你应该已经对中国的一些科技成就和科技工作者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笔表达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向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致敬。从以下任务中选择其一完成,也可以自己设计任务。 题文展示 为探索者“画像”。选择你有所了解的一位科技工作者,浏览与他有关的新闻报道、传记资料等,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为他“画像”。可以编列他的大事年表,也可以记述他的主要经历,还可以分析他身上的科学精神。将全班同学绘制的“画像”成果汇集成册,在年级展示。 介绍科技影视作品。观看与你所熟悉的科技领域有关的影视作品,包括表现科技事业、科技工作者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观看时要注意记录重要信息,观看结束后及时撰写相关介绍文字。召开“科学影视作品分享会”,把你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大年事表示例】 第1课《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戈壁沙漠,蓬断草枯; 矢志不渝,全心钻研; “两弹”成功,震惊世界; 巍巍中华,重新屹立! 元勋稼先,砥柱中流; 才德兼备,光耀后世! 1924年 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1945年 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 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1950年 获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 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从此隐姓埋名28年。 1964年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1985年 因长期遭受核辐射而患癌,做直肠癌切除手术。次年,又做了两次手术,后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1999年 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 思维导图 科学影视作品分享会 选取素材 写作要求 注意事项 观看所熟悉的科学领域的相关影视作品,可以是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观看时注意记录重要信息及观看感受,为撰写发言稿做准备 分享的作品,可以是一部,也可以是多部;在撰写时,需简要概述作品内容,写出作品的亮点及魅力,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可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发听众的积极性 探索科学之光 ———我心中的科学影视作品推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喜爱的、与科学相关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让我领略了科学的无穷魅力,更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深信,这些作品也能激发大家对科学的热爱,引领我们一起邀游科学的奇妙世界。 ①开头直接点题,并通过个人感受引起听众的共鸣,为后续推荐奠定了情感基础。 例文展示 亮点批注 【 】① 首先,我想推荐的是纪录片《科学重器》。这部纪录片介绍了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的奥秘与贡献。这些“大科学装置”或隐世于高山峡谷,或藏身于喧嚣城市的地下,或悠游于世外桃源。它们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探索的基石。片中讲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如何助力科学家寻找宇宙最初的粒子结构;介绍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如何为濒危植物建立“诺亚方舟”;还展示了LAMOST望远镜如何为全世界的天文工作者提供海量的恒星光谱数据……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科学探索上的巨大投入与成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②通过具体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