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8938

广东省茂名市直属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2-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98636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历史,答案,扫描,试题,考试
    茂名市直属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时间:8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 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这些区域 A,经济发达贸易频繁 B.存在文化交流 C.手工业的技术精良 D.农耕技术先进 2.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文化,每一个地方 的独特文化系统,终要融合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许倬云认为 A,远古聚落星罗棋布 B.部落联盟冲突不断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南北文化差异明显 3.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 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材料描述的是 .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5.“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C.泰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6.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7.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 能享受公族特权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 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9.“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渚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 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 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中“为政以德”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荀子 1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 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中央集权 D.天朝上国 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 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13.“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 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平抑物价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 14.经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传到了英国,同时也使英语中增加了s11k(丝绸)一词。在此基础上,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茂名市直属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