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9054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2-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501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历史,答案,扫描,试题,考试
  • cover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测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 80 分) 客观题 主观题 总分 题号 1—10 11 12 13 14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 8000 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贾穿们 IP 索器时 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2.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 系;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饮食结构的不同 B.地区交流的缺乏 C.自然环境的影响 D.生产技术的发展 3.李冰在治水过程中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诀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 字真言,以顺水之性、崇尚自然、天地人和谐为理念,为后代“立万世治水者法”。这表 明了李冰( ) A.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提倡“无为而治”的治水理念 C.主张通过立法来防治洪水 D.强调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4.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 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5.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演进。下列说法错误的 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流通的金属货币,形式多样 B.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 C.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D.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是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6.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奴用 兵三十万人;修筑长城四十万人;成守岭南五十万人。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人, 占秦朝全国总人口的 13%。这说明秦朝( ) A.重视国家建设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重视军事发展 7.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 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 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8.郑吉是西汉第一任西域都护,其职责为“督察乌孙、康居诸国动静,有变以闻”,对西 域三十六国“可安辑(安抚),安辑之;可击,击之”。这说明西域都护的职责是( ) A.维护地方稳定 B.监督地方贸易 C.传播中原文化 D.保护商旅往来 9.佛教传人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教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 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10.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本部分共 4道大题,其中 11题 10 分,12题 12 分,13 题 12 分,14题 16 分,共 50分。 11.科学文化 传承创新。七年级(1)班同学并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博古鉴今 慧启星河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进历史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推陈出新的创 造力。 【项目任务】一组同学以“璀璨典籍 影响古今”为主题,整理了以下图片。 任务一 准备布展 历 史 典 籍 ①《史记》 ②《离骚》 ③《伤寒杂病论》 ④《齐民要术》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离骚》 推荐理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