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期末诊断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 1.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我国境内的古人类”笔记。与该笔记有关的古人类是( ) 生活地区:云南元谋 距今年代:约 170 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 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开始种植农作物 B.已经会人工取火 C.以采集狩猎为生 D.会使用磨制石器 3.考古学家发现半坡彩陶上的几何图案花纹,主要源于纺织物的几何形花纹,如曲线、横线、 三角、圆点等。这些花纹图案开始是写实的,后来出现了写意。这体现出半坡居民( ) A.具有较高的艺术创造力 B.纺织工艺理念先进 C.所制作的彩陶种类丰富 D.率先使用几何图案 4.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 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 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这些区域( ) A.经济发达贸易频繁 B.存在文化交流 C.手工业的技术精良 D.农耕技术先进 5.商汤的臣子仲认为,夏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假借天命,虐待万民,所以军队倾覆、 国家灭亡。据此可知,仲认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薄弱 B.夏王穷兵黩武 C.少数民族入侵 D.夏王实行暴政 6.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表所示内容的阶段特征是( )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 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4 第 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9 第 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5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7.《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骤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 B.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 C.《封神演义》里的描述 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 8.如下图所示铭文及其内容反映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此为西周初期《克罍(1éi)》铭 文拓片。据研究,铭文内容为周天子册 封召公长子克为燕侯,燕侯制作克罍以 为纪念。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尤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灵渠的开凿 B.黄河的治理 C.都江堰的修建 D.长江的治理 10.某同学在读书时做了如下摘要。据此可知,这四位思想家( ) 思想家 老子 孔子 墨子 韩非 为无为 道之以德 夫尚贤者 圣人之治也 主张 则无不治 齐之以礼 政之本也 审于法禁 A.都认可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B.都宣扬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C.都满足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求 D.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11.如题下表中的先秦古籍名句共同体现了( ) 名句 出处 国将兴,听于民 《左传》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 离娄上》 A.“无为而治”的主张 B.“仁者爱人”的观点 C.“尊卑有序”的理念 D.“以人为本”的思想 12.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B.《论语》记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 D.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思想和学术繁荣 13.里耶秦简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其中一片简牍记载:“故邯郸韩审里,大男 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椭圆脸),长七尺三寸。”由此可以看出秦朝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