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I 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C 2D 3B 4B 5A 6A 7B 8B 9C 10C 11A 12C 13D 14D 15A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1分,18题11分,19题15分,共45分。 16.(1)①河姆渡人能够运用雕刻技术,使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河姆渡人能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等生产活动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1分) ②半坡人能够制作乐器陶埙;半坡人会纺织、制衣;半坡人会制作陶器和简单的乐器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1分) ③良渚社会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良渚古城有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1分) ④陶寺古城先民能够制作小件的青铜器;陶寺古城先民掌握了精湛的彩陶技术;陶寺古城先民可能已有统一的崇拜对象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1分) 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我国有一万年的文化史;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1分) (2)展板一①⑤(1分) 展板二②⑥(1分) 展板三③④(1分) 17.(1)政策:休养生息政策。(1分) 局面:文景之治(1分) 原因:经济上,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文帝和景帝进一步减轻人民负担,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生活上,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或吸取隋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得2分) (2)措施: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减轻田租,实行三十税一;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任意一点得2分) 作用: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2分) (3)变化:从落后到得到开发。(2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18.(1)社会状况: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盈;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2)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汉武帝以各种理由削爵、除国、镇压叛乱等;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他还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从三个角度中任一个角度举出一项举措并加以说明可得2分,共6分) (3)张骞通西域是开辟中原通往西域道路的创举,这一道路的开通使得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友好往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张骞通西域成为丝绸之路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后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日益繁盛,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张骞通西域大大推动了欧亚大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2分,共2分) 19.(1)图一: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今天的新疆地区;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西汉都城在长安;西汉北部生活着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等。(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可得1分,共2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