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0385

【大单元教学】2.1《海洋与陆地》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14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海洋与陆地,整体,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海洋与陆地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海洋与陆地》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观察地球仪为引子,提出探究问题:“为何地球被誉为蓝色星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收集、处理及综合分析来得出结论,并鼓励他们将探究历程与成果与同伴分享交流。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围绕资料的查阅、整理与分析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要素,“表达交流”贯穿于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各个环节。学生将学会运用关键词高效检索资料,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标注、摘抄,并运用表格或图形化方式直观呈现数据,以提升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学习者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体验了与同学分享探究历程及结论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则在此基础上,对“表达交流”能力进行了进阶式的中级训练。相较于一、二年级时仅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叙述探究过程与结果,本单元明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需能够准确、科学地阐述他们的探究过程和所得结论,强调了表达内容的精确性与严谨性。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科学思维:能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 探究实践: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 态度责任: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难点:能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能基本能不能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能用做标记、制作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能基本能不能制作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图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就是蓝色的星球。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1 交流讨论,地球是蓝色的星球的可能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从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激发探究欲望。环节二:观察地球仪教师活动2 一、观察、描述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特征。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二、小贴士 1、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2、七大洲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陆地部分即: 亚洲(全称 亚细亚洲 )(Asia)、欧洲(全称 欧罗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称 南亚美利加洲 ) (South America)、非洲(全称 阿非利加洲 )(Africa)、大洋洲(Oceania)与南极洲(Antarctica)。 三、人们说地球是蓝色的星球,看过地球仪我认为的原因是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讨论 生:这些大片的蓝色代表海洋。 生:蓝色的地方都是海洋 生:…… 了解四大洋、七大洲 生:我认为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方都是海水,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出蓝色.所以人们往往把地球叫作“蓝色的星球” 。 生:我认为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是因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相互穿插分割,远远看是蔚蓝色的,所以被称为蓝色的星球。 生:……活动意图说明:该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在学生充分地观察地球仪后,他们对于地球的特征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