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0400

【人教2024版】美术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物修复师》 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412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素养,核心,文物修复师,单元,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3 文物修复师 教学设计 课题 3 文物修复师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修复陶器,了解文物修复的意义与方法,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艺术表达。课程让学生学习清洗、拼对、配补和着色等修复步骤,理解如何将碎片重新变成完整的艺术品,并鼓励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尝试修复“碎陶罐”,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结合“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学生将学习如何从碎片中发现完整的美,通过互动教学,如观察图片和动手实践,轻松探索修复艺术的乐趣与奥秘。 2022新课标要求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文物修复与历史、文化、生活相结合。 2. 强调动手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修复等方式,亲身体验文物修复的乐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支持个性化表达。 3. 通过学习古代陶器修复,了解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传承中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4. 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陶器文物,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艺术表达,培养对文物形态与纹样的审美感知;观察陶器碎片的形状与花纹,理解其独特美感,增强学生对文物修复与艺术结合的审美认知。 2. 艺术表现:学习使用清洗、拼对、配补和着色等修复步骤,探索如何将碎片转化为完整的艺术作品;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细致操作能力。 3.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从碎片中发现完整的美,并尝试用简单工具修复“碎陶罐”;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从观察、构思到完成的修复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文化理解:了解古代工匠如何制作陶器,感受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修复技术,理解文物修复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欣赏。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历史和艺术有天然的兴趣,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仍在初步发展阶段。学生已熟悉基本的形状和颜色,但对“文物修复”这一概念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实物或示范来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对动手操作和拼图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因此课程设计需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通过清洗、拼对、配补等简单易操作的步骤,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文物修复的乐趣。同时,结合古代陶器(如鹰形陶鼎)的欣赏,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初步建立文物与历史文化的联系认知。 重点 学习陶器修复的基本步骤(清洗、拼对、配补、着色),体验从碎片到完整的修复过程。 难点 理解文物修复的意义,并在动手操作中保持细致和耐心,完成修复任务。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器碎片模型、胶水、彩笔、补土、小刷子等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播放视频)走进文物修复师心细认真巧工匠,精益求精立志向。文物修复获新生,指尖技艺本领强。 观看视频,了解文物修复师。 让学生了解文物修复师和文物修复工作。 讲授新课 一、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修复破损的文物?保护故事:文物是古人留下的故事,修好它们才能知道过去的事。留住漂亮:文物很漂亮,修好它们可以让它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学习聪明:古人很聪明,修好文物可以学他们的方法。留给以后:修好的文物可以保存很久,让以后的小朋友也能看到。(出示图片)八角星纹彩陶豆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二、活动一常见的陶器修复主要有哪些步骤?清洗:把陶器碎片放在水里轻轻洗干净,去掉上面的泥土和脏东西。拼对:把洗干净的碎片像拼图一样,一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