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九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考试形式:开卷)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请写在提供的答题纸上,否则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史记》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与材料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下图是某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资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B. 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 商鞅在没有建立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每县设置了令和丞等官职来掌握全县政事,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促进文化繁荣 D. 强化旧贵族特权 4. 春秋时期某一思想家,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5.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针对当时社会上“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开发边疆地区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增强诸侯势力 D. 改善人民生活 6. 南北朝后期,南北方经济上的互市交易越来越多,尽管全国尚未实现统一,但北人不再因民族压迫而南流,各地对统一文化的认同感也日趋增强。这反映出当时( ) A. 城市经济繁荣 B. 江南地区开发 C. 民族交融加强 D. 对外贸易发展 7.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为此,他( ) A.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D.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8. 下图是中国邮政为纪念唐朝一位高僧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这位高僧的主要贡献是( ) A 开辟通往西域道路 B. 推动中国佛教发展 C.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D. 增进亚非国家往来 9. “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夜市到三更为止,五更时,晓市便又开张。”材料描述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隋朝洛阳 B. 唐朝长安 C. 北宋开封 D. 元朝大都 10. “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这说明元代行省的设置( ) A.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 扩大了元朝的疆域范围 C. 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 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11. 《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 经济发达 B. 商业繁荣 C. 疆域辽阔 D. 交通便捷 12.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某一朝代行政机构演变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图中“?”处应该填的是( ) A.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B. 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 C.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D. 朱元璋强化专制皇权 13. 下表是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表。据此推断,引发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雍正二年(1724年)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耕地面积(顷)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A. 垦荒政策的推行 B. 城镇经济的发展 C. 商品贸易的兴盛 D. 经济作物的种植 14. “明代民间文化的发展,使得士大夫们那种所谓的高雅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一批文人士大夫开始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雅俗共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 ) A. 《齐民要术》 B. 《水浒传》 C. 《资治通鉴》 D. 《红楼梦》 15. 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