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17/170654cee6ab152394c5cf778cbd88dc.png)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段测试 初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D.民主法治的进步 2.近代以来,印度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章西女王和“圣雄”甘地所领导的反殖民侵略斗争最大的不同是 A.对象不同B.目的不同C.方式不同D.影响不同 3.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A.积极向西方学习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4.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5.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见图)的政治因素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6.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 8 倍。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 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 7.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C.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8.19 世纪 70、80年代,美国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同时还以赠予土地的方式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此举旨在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B.促进人口增长 C.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D.缩小贫富差距 9.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这样一段信息:“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A.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棉纺织业等 B.石油、化学工业、汽车、电力等 C.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等 D.机器制造业、互联网、汽车等 10.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 11.他主张一切动植物并非来源于各种形式不同、永远不变的种类,现代世界上一切物种都是数百万年来经过许多变化和改良的结果。“他”是 A.牛顿B.达尔文 C.诺贝尔D.居里夫人 12.如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单位:千万英镑)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3.1936年日本首相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日本试图 A.发展中日两国关系B.维护国际和平秩序 C.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D.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4.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的事件是 A.1921 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B.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36 年新宪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