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2283

5.2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72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作业,课时,同步,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5.2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 1.从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 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 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光子 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 2.锕的放射性很强,衰变放射出的高能粒子足以将周围的空气电离,从而发出暗蓝色的光。锕的衰变方程为,同时释放γ射线。关于锕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中子数为113 B.X一定不再具有放射性 C.释放的γ射线使周围的空气电离,从而发出暗蓝色的光 D.释放的γ射线来自于钧 3.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ThPae B.UnBaKr+n C.NHeOH D.HeAlPn 4.放射性元素A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已知,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 ) A.向前移动了位 B.向后移动了位 C.向前移动了位 D.向后移动了位 5.我国科研人员及合作者首次合成了新原子核。原子核存在一种衰变链,其中第1次由衰变成原子核,第2次由衰变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次为α衰变,第2次为β衰变 B.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两次均为α衰变 D.通过增加温度可以加快衰变速度 6.衰变是放射性物质衰变的一种形式,它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衰变是研究基本粒子和核物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以下反应中属于衰变的是( ) A. B. C. D. 7.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染水含高达64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氚()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可损害DNA,是致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半衰期为12.5年。其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 B.秋冬气温逐渐变低时,氚的衰变速度会变慢 C.污染水排入大海经过稀释,氚的半衰期将减小 D.经过25年,氚将全部衰变结束 8.2024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搭载的中法氡气测量仪主要探测月壤中氡222和氡220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发出的α粒子。已知静止的氨原子核自发衰变为钋原子核同时放出一个粒子X,且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则该核反应( ) A.在月球上进行时,经过3.8天后剩余个数一定多于原来的一半 B.属于β衰变 C.过程中释放γ射线和另一种射线,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另一种射线电离本领最强 D.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且电荷数守恒 9.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大海中,会对太平洋造成长时间的核污染。废水中含有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铯137原子核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会发生衰变并释放能量,其半衰期长达30年。若铯137原子核的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衰变时,衰变产物中的X为中子 B.铯137衰变时,衰变产物中的X为质子 C.虽然未衰变的铯137数量逐渐减少,但其半衰期并不改变 D.排入太平洋后,废水中的铯137经过60年只衰变了四分之一 10.一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此过程中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分别为( ) A.8,6 B.8,4 C.6,4 D.6,8 11.2024年5月24日,《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首次利用放射性元素钷制造出一种化学复合物的成果。钷是第61号元素,元素符号为Pm,衰变方程为,衰变的产物中X为(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氦核 12.我国科学家将放射性元素镅引入到能量转换器中来提高转换效率。若镅243的衰变方程为:,X、Y代表两种不同的元素符号,则( ) A. B. C. D. 13.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1年和3年,最初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M,经过3年后,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则再经过3年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 A. B. C. D. 14.大气层中碳14不断产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