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光电效应及其解释———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 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恰好发生了光电效应。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电荷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弱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B.换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C.此光电管的逸出功为 D.换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遏止电压为 2.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 D.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3.探究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时,发现用波长的光照射某金属,恰能产生光电效应,若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换用波长、光照强度为原来2倍的光照射到该金属表面,则( ) A.不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流为零 B.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流变大 C.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流变小 D.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流不变 4.从1907年起,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他的目的是:测量金属的截止电压U与入射光的频率ν,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如图所示为某金属的图像,已知电子的电荷量,则该金属的逸出功约为( ) A.1.7eV B.1.7J C.4.3eV D.4.3J 5.大量处在激发态n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向外辐射三种不同波长的光子,三种光子的波长分别为,且有,波长为的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波长为的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 D.跃迁后的氢原子电势能不变 6.如图所示,某种材料制成太阳能电池的主体部分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而成。当太阳光照射到该材料上时,材料吸收光子发生光电效应,自由电子向N型一侧移动,从而在两端形成电势差。已知该材料至少需要吸收波长为λ的绿光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则( ) A.N型半导体电势高于P型半导体 B.该材料的逸出功为 C.用光强相同的紫光和蓝光照射该材料,蓝光照射时,通过负载的电流较大 D.用光强更强的黄光照射该材料,只要照射时间足够长,也能产生光电效应 7.某同学用频率范围为的电磁波照射钨、钙、钠、钾、铷五种金属,下表给出了这五种金属的逸出功。已知普朗克常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属 钨 钙 钠 钾 铷 4.54 3.20 2.29 2.25 2.13 A.五种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B.只有三种金属能够发生光电效应 C.钨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D.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为3.32eV 8.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逸出而形成电流。如果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若改用频率为的另一种光照射该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则为( ) A. B. C. D. 9.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可以对调,用一定强度、频率为ν的激光照射阴极K时,得到的光电子遏止电压为,饱和电流为,如图乙所示。已知光电子的质量为m,所带的电荷量为,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K的逸出功为 B.阴极K单位时间内射出的光电子数为 C.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为 D.阴极K的截止频率为 10.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的是光电管中光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图乙是c、d两种金属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B.甲图中,a光的波长可能等于b光的波长 C.乙图中,金属c的逸出功小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