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d6/d680ad255a187053f841e6ce75b57f4f.png)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如图是1986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克岙(hé)。其上所刻铭文大意为:“我大封给你土地,供你享用,命克去燕为侯。再把羌、页……划归燕国管理。”克盉(hé)铭文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刺史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县制 2.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如果你想去成都旅游,可以看到的水利工程有( ) A.长城 B.都江堰 C.三峡大坝 D.宽窄巷子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三鼎或一鼎”。这反映了西周( ) A.社会腐败 B.经济衰落 C.等级严格 D.资源缺乏 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向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强调统一,庄子担心统一的“道”将要分裂。他们都( )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维护了周天子至尊地位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成语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 D.生产力飞速发展 6.下表为春秋时期的孔子和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的治国主张。据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关注民生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严刑峻法 7.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尚书》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上铸有铭文,其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由此可知( )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西周社会的奢侈现象严重 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重要 D.远古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9.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夏商周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原始社会的发展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0. 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战国七雄” 各国谋求富国强兵 各国变法改革 多方面大变革加速社会进步 ①____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 11.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听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万世师表”匾。康熙帝尊崇孔子为“万世师表”的历史依据是孔子( ) A.提出“仁”的思想 B.主张以德治国 C.主张有教无类 D.撰写《论语》一书 12.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 A.以德治国 B.实行“仁政" C.尊重民意 D.实行“礼治” 13.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下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各方“权利分配处于平衡状态”,在平息战乱的同时扩展了周朝的疆土。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14.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