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9课《中国漆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欣赏探究漆器流传千古的奥秘,了解漆器的发展历史,赏析经典配色、设计纹样和制作工艺; 【过程与方法】借用实物营造可视化的学习情境,学生欣赏历代漆器作品,了解我国传统漆器工艺的基本知识、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感受其高雅精致的浪漫气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对传统工艺的认识,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说:瓷器象征着温润大气;玉器蕴育着高贵典雅;那么,中国漆器,则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作为瑰宝,任凭时光如梭,依然处变不惊。漆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保存那么久?还它衍生出了哪些工艺?它的美,美在哪里?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漆器》吧! (二)探索新知 1.发现最早的漆器 这是一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六千多年前的木胎朱漆碗。 不过,这个记录在2013年又被刷新了 考古发现: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木弓,距今已经八千多年。 2.解密“漆”的意义 那究竟有什么奥秘,让这些东西光亮的色泽保存至今呢? 其实它们使用了一种天然植物分泌的汁液。 古人就是用漆树上采集下来大的天然生漆保护了这些物品,我们把天然漆叫做“大漆”,大漆的包容性和附着性非常好。 可以帮助那些柔软的、易腐的材料,变得非常坚硬,甚至千年不腐。它具有防腐、防潮、防虫蛀的功效。 3.了解漆器发展史 我们先来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史吧。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喜欢把红色的朱砂和黑色的漆树汁混在一起,涂在各种锅碗瓢盆的表面,他们觉得好漂亮啊,漆器从那以后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从秦汉的彩绘描金,到唐代的螺钿镶玉、金银平脱,再到宋元的剔犀、剔红、戗金,直到了明清更加迎来了中国漆器的繁盛时期。 4.赏析漆器工艺 漆器之所以华丽,是因为它衍生出了很多工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漆器工艺。 (1)古代漆器经典配色 很早的时候,古人发现:天然漆如果涂厚一点就变成了黑。请爱思考的你结合汉字的起源,由此想到了哪个词语呀? 汉语中的“漆黑”就由此产生的。 后来,古人又发现了天然矿物质颜料———红色,请大家找一找:古代漆器的经典配色是怎样的? 沉寂冷静的黑色和活泼跳跃的红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红与黑也就成为中国漆器永不退色的标志。 我们仔细看,黑色漆底上,用红色的漆画出一些变化的线,这个楚国风的线就像是古代的五线谱,圆点和细线跟粗线的流转,蕴含着一种音乐的旋律,非常漂亮。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 找一找,这个鼓的造型特别在哪儿? 楚国人的图腾崇拜是:凤鸟 这个国宝:由两只卧虎为鼓座,两只修长的凤鸟为鼓架。中间有一面大鼓用绳子悬于凤冠之上。造型很特别吧! 这是楚国特有的乐器———悬鼓,一般只在祭祀或宴请等重大活动中才使用。 这个悬鼓上:红与黄、黑与金的美丽纹样赋予了这个漆器浪漫的气质,楚人的情怀因这些华丽的漆器而永远留存了下来。 (3)车马出行图圆奁 同学们看到的这个是“奁”:古代女子用来放梳妆用品的盒子。 猜一猜:这个漆器的“内胆”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吗? 其实它没有胆,是脱胎漆器,所以特别特别轻便。 那古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们一般以木或泥制作模型,然后在模具周围用“苎麻布”和“漆灰”,反复裱糊多层,最后去掉里面的模具,直接以漆布为胎,制作出来的漆器,又被称夹苎胎。 这个奁上的装饰呢,是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风俗长卷画,描绘了出行和迎宾的场面。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