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5783

人教版(2024)七下 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65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2024,七下,第一,单元,2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活之美教学设计 课题 生活之美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美术(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时代赞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的第二课“生活之美”。教材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些作品以写实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民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变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学习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分析画家如何利用构图、色彩和形象塑造来诠释幸福的含义,展现生活的美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2.创意实践:以“生活之美”为题,鼓励学生画出创作草图并写出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感受画家笔下人民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4.文化理解:理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宗旨,感受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分析画家如何利用构图、色彩和形象塑造来诠释幸福的含义,展现生活的美好。 难点 鼓励学生以“生活之美”为题,画出创作草图并写出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学生准备:课本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相关图片,如现代化的城市、便捷的交通、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问引入: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生活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入本课主题———生活之美。 讲授新课 1. 社会变迁与生活之美·改革开放推动生活水平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美术作品真实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如《雨过天晴》以清新灵动的色彩和笔触,再现了人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文化繁荣助力艺术创作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美术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艺术家们以写实手法描绘人民生活,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元与丰富。《春的消息》通过细腻的工笔画技法,刻画了20世纪80年代的平凡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2. 美术创作:幸福生活的艺术表达·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宗旨主题性美术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真实反映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艺术家们深入生活,从微观角度关注社会民生,展现了人民生活中的温情与悲欢。《梨园喜入村》以“戏曲进乡村”为主题,展现了国家文化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喜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彰显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关注历史事件,更注重展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作品通过细腻的刻画与深刻的内涵,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乌兰牧骑》以雕塑形式表现草原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活力与魅力。3. 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构图与色彩的巧妙运用艺术家们通过巧妙的构图与色彩运用,诠释幸福生活的内涵。构图新颖、视角独特,色彩鲜明、富有感染力,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古运今晖》以S形构图展现大运河的壮美,清晨的金色阳光为画面增添了温暖与希望,展现了大运河对城市与人民的重要意义。·细节刻画与情感表达细节刻画是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