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学习,认识社会现实对文化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 2.时空观念:掌握1125年金灭辽、1260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朝灭南宋等有关内容。 3.史料实证:通过具体认识辽与西夏的政治制度、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等有关内容。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辽夏金元时期华夏文明不断向四周扩散并促进民族大交融的有关内容,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和”与“战”的影响。 难点:理解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 【时空定位】 【考点梳理】 考点一:辽与西夏 1.辽的建立与辽宋对峙 (1)辽的建立 ①契丹族的兴起: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②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2)辽宋对峙: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的关系特点: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3)辽的制度建设 ①“蕃汉分治”: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因俗而治,也称“蕃汉分治”因地制宜,实质上是一种阶级统治。)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的建立与夏金关系 (1)西夏的建立 ①兴起: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②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西夏的制度建设: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贺兰山东麓,是西夏历代皇帝的陵墓。 【学习聚焦】辽和西夏与北宋鼎峙,维持了较长时间统治的稳定。 【拓展】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成因 1、特点: 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 ②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较为软弱,对辽、西夏、金以输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③民族交融是主流,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北宋与辽、西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 ④双向交流。中原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边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中原。 ⑤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 ⑥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 2、成因: ①两宋王朝政治腐败,国家积贫积弱,战争违背民意。 ②边疆少数民族崛起及以战争方式南下。 ③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和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推动。 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迁徙、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的促进。 【拓展】辽和西夏政治统治的特点以及原因。 1、特点 ①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 ②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果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 2、原因:辽、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游牧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为了适应这些地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