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专题四:质量和密度(含答案) 类型一:质量的含义 1.在学习科学概念﹣﹣“物质”时,小宁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为此,他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球体 心形 橡皮泥质量m/g 21 21 21 21 (1)你认为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对小宁的实验操作的好处是 。 (2)由小宁的实验,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3)上表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2.新国际单位体系将于2019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起生效,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m3 的水的质量为1kg B.物体的质量不会随其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类型二:天平的使用 3.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1所示。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生锈,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 (4)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小科和小江开始了测量,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5)小科和小江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他应 。 (6)天平再次平衡后,按照如图乙的称量方法,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 4.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在称量前,小常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 (2)小常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2g处,天平平衡。并建议继续使用该天平进行称量。小常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克。 类型三: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5.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 表一甲物质(固态) 表二乙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实验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1 9 10 4 11 10 2 18 20 5 22 20 3 27 30 6 33 30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