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鄂教版 五年级下册 《简单机械》单元 11.杠杆 教学设计 单元 《简单机械》 课题 11.杠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转移和转化 5-6年级: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5-6年级: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杠杆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类型,以及各种杠杆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科学思维 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提出关于杠杆作用的问题与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工具。 探究实践 在进行多人合作杠杆尺平衡实验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杠杆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类型,以及各种杠杆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入活动:巧玩跷跷板。 提出问题:怎样借助杠杆,用较小的力撬起更重的物体呢? 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聚焦问题,作出假设(预设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经验和对杠杆的认识,提出关于杠杆省力方面的假设,而后全班汇报交流。 在学生说出个人猜想时要求其说明理由,锻炼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和实证意识。 三、实验探究,搜集证据(预设20分钟) 制定实验计划,进行杠杆尺平衡实验。 1.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介绍杠杆尺平衡实验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学生分小组实验并记录。 2.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全班讨论并交流汇报。 小结:使用杠杆工作时,如果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用的动力大小会小于阻力, 也就是省力;反之,不省力。 四、表达交流,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迁移应用: 1.找一找生活中的杠杆类的工具。学生交流并汇报。 2.解决跷跷板难题。 学完了杠杆的知识,对我们找到解决办法有什么帮助吗 全班交流汇报。 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杠杆工作时,是围绕( )转动的。 A.支点 B.动力点 C.阻力点 2.杠杆是否省力是由( )决定的。 A.杠杆的形状 B.重物的轻重 C.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 3.下列杠杆中,最费力的是( )。 4.动力点距离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二、我会判 1.杠杆的运用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跷跷板和滑梯都用到了杠杆。 ( ) 2.只要使用杠杆就可以省力。( ) 3.杠杆都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着支点转动。( ) 4.所有的剪刀都属于省力杠杆。( )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A 二、1.× 2.× 3.√ 4.×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