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9551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5-0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1170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活,民法,政治,法律,必修,选择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民法典系调整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施行应成为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关于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②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诚信等原则 ④民事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在我们从胎儿到成年的每个人生阶段都与民法典相伴。以下说法符合民法典要求的是( ) ①保护胎儿接受赠与财产的权益,胎儿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②成年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和诚信原则 ③以打工谋生的17周岁公民,购买价格5000元手机的行为无效 ④小丽借给小红100元,这里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100元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后来,快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李某诉诸法律。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C.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对象是快递物品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我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法律的规范作用与道德的教化作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可以随时随地、如临实地一般查看自己家乡乃至世界各地的实时高清街景,体验VR360度全景沉浸式游览……王先生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于是安装了该款软件,选择了终身使用套餐并完成支付。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软件并没有提供其老家住所的高清街景,甚至连县城的照片都十分模糊,与广告和简介中的描述完全不符。在多次尝试失败并联系客服退款无果后,王先生向相关部门投诉。本案中该款软件经营方的行为违背了民法典规定的( ) ①平等原则 ②自愿原则 ③诚信原则 ④绿色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被称为“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这部法律直接体现的民法基本原则是(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诚信原则 D.绿色原则 7.初中生小林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当晚,电视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当小林归还皮包时,失主以小林是未成年人为由不支付酬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小林接受500元酬金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②接受500元酬金是小林的民事权利 ③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皮包 ④该悬赏寻物启事具有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下列关于民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法仅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②民法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③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④劳动法、行政诉讼法都属于民事法律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