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年级:七年级 学科:美术(人教版下册) 艺术 美术 第二课 生活之美 第一单元 时代赞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社会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艺术家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中国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图景。 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任务一 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画家笔下人民生活的变化。 感受画家笔下人民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变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雨过天晴(油画) 1979年王大同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以清新灵动的色彩和笔触,再现了当时人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暴风雨过去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身着白衣的年轻姑娘正擦拭着窗上斑驳的水痕。作品中对“雨”和“晴”虚实结合的描绘,不仅在表现主题上有所创新,意蕴也较深刻。 任务二 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分析画家如何利用构图、色彩和形象塑造,诠释幸福的含义,展现生活的美好。 知识链接 主题: 就具象美术作品而言,主题就是美术作品中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绪。 一件件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鼓舞民族自信的佳作,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作品用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服饰、物品及人物气质进行细腻刻画,整幅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 春的消息(中国画) 2019年 陈治 武欣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内容: 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的陈治、武欣创作了中国画《春的消息》,表现了“小康”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题。画面中,一家人正聚在一起看电视,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这一历史事件在电视画面中被呈现出来,通过人物视线的聚焦使事件发生的情景得到再现。 创作者还通过一些细节凸显出了年代感和地域特色,诸如北方家里火炕上的小炕桌、煤炉子、铝饭盒、暖水瓶、饽饽篮子、针线笸箩、绣花枕套、团花床单等,令观者仿佛置身于20世纪80年代的平凡家庭。 需要明确的是,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宗旨,即是要反映中国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优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要关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件,也要从微观角度关注社会民生,关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温情与悲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令世界瞩目。欣欣向荣的基建盛景,不断激发着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他们纷纷拿起画笔,写景状物,从不同角度描绘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态势,在时代主题的抒写中,探索新的艺术表达,彰显万千气象。 高度:5G雄安(油画) 2021年 马佳伟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构图新颖,视角独特,以写实手法表现施工人员工作场景的一角,突出了建设“智慧之城”的繁忙景象。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品内容: 马佳伟的油画《高度:5G雄安》,通过5G基站建设场景,带领观者畅想未来雄安“智慧之城”的模样。画面中心,几名施工人员在登塔安装5G基站设备,他们身后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和无垠的绿野,远方隐约可见白洋淀的秀美容姿,意境开阔。同时,作品借助“高度”这一物理学概念,寓意信息技术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喻示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前瞻性、引领性,赋予画面深刻内涵。从传统基建到新型基建,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壮美图景在美术工作者笔下得到立体而真实的展现。 任务三 分析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思考还可以通过哪些题材体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 梨园喜入村(中国画) 2021年王潇 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表现戏曲进乡村给百姓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