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2310

【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2.1.2 血管 教案

日期:2025-02-2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08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少版,2024,生物,七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3.1.3.2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河北少年-出卷网-(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第二课时《血管》。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第二课时内容。它上承血液成分与功能,下启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路径,是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关键纽带,为学生构建完整人体生理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河北少年-出卷网-(2024)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材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精巧。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血管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 难点:依据结构特点理解血管功能;分析实验中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实验兴趣浓厚,已具备一定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思维不足,理解血管微观结构与功能关系存在困难。 学情目标 生命观念: 理解血管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分析三种血管特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提升实验探究与动手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出血急救措施,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三种血管的结构与特点。 2 理解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 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提升实验探究与动手能力。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增强尊重生命的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验探究与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观念。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固知新 【回顾旧知识】“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血液,一起来回顾一下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引导学生回忆作答。 思考回答问题,回顾旧知。 思考回答问题,回顾旧知。 探究实践 【提出问题】体检时,护士常用止血带扎紧我们的前臂,在肘窝部位进行抽血,而糖尿病患者日常测血糖时只需在指尖采血。这两种方式采集到的血液分别来自不同的血管。血管分几种 各种血管有什么特点呢?” 【实验探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讲解实验目的、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保护小鱼;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提出问题】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各有什么特点 【新知探究】结合实验现象,展示三种血管图片,讲解小鱼尾鳍的动脉血管如树干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的另一端逐渐汇集形成静脉。以及血液在动脉中流速最快,在毛细血管中流速最慢,从毛细血管汇入静脉后,流速又变得稍快。毛细血管的管径极细,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新知探究】介绍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