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4146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学科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46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人教,七年级,地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24年) 册数 七年级上册 页码 第57页至第64页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1.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第三章《陆地和海洋》是七年级学习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开篇。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有“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三部分内容,海陆分布是从宏观角度认识地球样貌;七大洲和四大洋则细致的介绍它们的分布格局和面积大小以及分界线,为后续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奠定基础;以教材活动认识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学习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深入地球内部,揭示陆地与海洋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从海沟到高原、从洋盆到山地等都有详细的阐述,教材活动通过读图认识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地形分布,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第三节《海陆的变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陆地与海洋的变化,探究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变化的及其背后的原理,通过大陆漂移说理解世界海陆面貌的演变,增强学生的时间尺度感和动态空间观,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的思考,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 2.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是初中地理认识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内容,它包括《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和《海陆的变迁》三节。根据2022年课程标准《大洲与大洋》要求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课标中的行为动词是“描述”“说出”,课堂教学中通过图文资料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状况,以拼接及游戏识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帮助学生构成全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结合第一章地球仪的知识能在心中构建立体的世界地图模型,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世界的地形》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本节课利用图文资料及视频带学生领略世界的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多种地形类型,利用地图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形,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对世界地形复杂多样性的理解。海底地形是新教材新增内容,可以制作海底和陆地地形模型观察世界地形分布,既能加强学生对区域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海陆的变迁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理解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变化过程,教学中以实例推测海陆变迁的原因,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大陆漂移假说以图文资料和模拟实验展开,让学生能够说出假说基本观点;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则是通过叠图活动与模拟实验为学生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灾害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3.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区域认知:通过图文资料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以及世界陆地和海洋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和范围。 综合思维: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七大洲四大洋与六大板块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地图等资料,综合分析板块运动与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的关系。 人地协调: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火山地震的位置分布及其原因,学会尊重自然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理实践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的地理课堂实验、地理模型制作和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重点:(1)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2)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4)在地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5)说出大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