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千以内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2.经历数数的过程,积累十进制计数法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模型意识和数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的数;正确读数和写数,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十进制”以及“位值制”。 2.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及小棒卡片。 学具准备:练习本。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大数学习的必要性。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运动会场馆看台图,提出问题:你们去过体育馆吗?你能猜一猜体育馆运动场看台能坐多少人吗?如果数一数具体能坐多少人,那么你会数吗? 2.看图,体育场外已经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观众,每个小方块表示一个人,你能数一数吗? 一、发现问题 活动一:猜一猜活动。 预设:很多学生是有去过体育场馆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场馆看台的,他们或许猜不出具体可容纳的人数,但有这样的感知:“会场能坐很多很多的人,用以前学的百以内数无法表示出来”。 活动二:数一数,拨一拨活动。 预设1:太乱了,不太好数,数着数着就乱了。 预设2:请他们在看台就座,排列整齐就好数了。 体验从“无序数”到“有序数”的一个过程,一方面体现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当中一些数数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回顾“百”的计数单位,唤醒“10个十是一百”的认知经验,为迁移出“千”的计数单位做好知识储备。 数数中,感受计数单位的叠加,培养数感。 3.看图,这是第一看台,这样会数了吗? 师:10个一就是一个什么? 师:10个十是多少? 师:通过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你能猜出今天学的新知识可能是什么吗? 师:10个一百真的就是一千吗?我们一起数一数,看一看。(课件依次出示一百) 请看,1000就这么大一堆小木块。 (适时板书) 4.师:同学们,这个看台已经坐了100人,接下来观众往第二个看台坐,一次坐一排,请大家数一数现在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呢?怎么数呢? 5.师:接下来,从188起,呈现一个一个增加的观众就座,引导学生经历从一百八十八开始,一个一个数到200拐弯数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拨出200这个数。 活动三:怎样数。 预设1:可以一列一列地数,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一列有多少人。(1、2、3、4……10)每列10人,看有几列。 预设2:10个一就是一个十。 预设3:有这样的10列。可以十个十个地数,10、20、30……100,10个十是100人。 10个十是100。 预设4:是四位数,增加千位数,10个百等于1000。 预设5: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10个百就是1000。 活动四:整十数、拐弯数。 预设1:一百八十八人。是从一百八十起,一个一个接着数的。 预设2:一个百、八个十、八个一合起来就是一百八十八人。 活动五:拨一拨。 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两百吗? 预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与探究,经历数的组成。 感受计数单位和位值,培养数感。 学生比较、归纳、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会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变化的过程,提升数感。 二、引导合作 1.引导学习数的组成及读写。 体育场指挥员老师播报,现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看台观众分别是100人,第六看台观众55人。小组合作,数出现在观众共有多少人,并表示出这个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