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阿长与 《山海经》 作者:鲁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2.深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人性美 3.感悟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尊敬和深厚怀念 目 录 CONTENTS 趣 谈 鲁 迅 把 握 人 物 思 考 探 究 趣 谈 鲁 迅 作者简介 文学家 革命家 读书小能手 电影迷 吃货 段子手 设计师 1912-1936年间,购买图书3000多种,阅读书籍9600余册 读书小能手 43岁开始看第一部电影: 1926-1936年:一共看了149部 1934年:一共看了32部 1935年:一共看了30部 1936年:一共看了17部 电影迷 作者简介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祖父为他取名叫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 儿时的乐园:1.百草园 2.安头桥村(鲁迅的外婆家) 12岁-17岁:鲁迅一直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私塾的老师寿镜吾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 13岁:家道中落,祖父入狱,父亲重病。15岁:父亲因病去世,生活更加艰难。 作者简介 18岁: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在学习期间接触了郝胥黎的《天演论》。 1902年(21岁):公费赴日本留学,学习医学。 1906年(25岁):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1903年(22岁):剪辫。课余喜欢阅读哲学与文艺方面的书籍,尤其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代表作品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 《华盖集》 《热风集》 把 握 人 物 读准字音 搁在 投掷 肚脐 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疮疤 诘问 哀悼 茉莉 书斋 霹雳 粗拙 守寡 絮说 拣起来 震悚 孤孀 郝懿行 gē pú sà biàn dào zhuó sǒng zhì gān pǔ mò li guǎ shuāng qí suǒ chuāng bā zhāi xù hǎo yì zēng wù tǔ fěi jié pī lì jiǎn 理解词语 憎恶: 切切察察: 絮说: 烦琐: 诘问: 哀悼: 渴慕: 孤孀: 憎恨,厌恶。 象声词,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絮絮叨叨地说、絮叨的话。 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追问,责问,质问。 悼念、哀念。悲痛地悼念;哀悼过去。 指一个人非常仰慕某人或某物。 一指寡妇(指没有丈夫的女人);也指孤儿寡妇。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文章所写事例发现人物特点; 关注人物描写( 直接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等,还有侧面描写),尤其关注其中的细节描写; 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评价和作者的评价、寄予的情感; 分析人物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理解其现实处境。 把握形象 身份 外貌 称呼由来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地位低下的底层劳动人民 把握形象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切切察察 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长妈妈不太好的说话习惯,体现了她粗俗好事,搬弄是非的性格特点。 饶舌多事,搬弄是非 把握形象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睡“大”字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妈妈的睡相比作一个“大”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阿长不雅观的睡姿,体现了作者的厌烦和气恼 不拘礼节,粗俗率真 把握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