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6811

1.3人口容量(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318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理,第二,必修,2019,人教,学年
  • cover
第一章 人 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探究式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章节名称:第一章 人 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时长: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 备 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位老师,本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课程标准 表述:理解人地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解读: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 二、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能够说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列举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并能解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能够举例说明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环境保护和人口合理容量,并提出至少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和分析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的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评估。 三、教材分析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讲述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引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并探讨合理的人口规模。本节是理解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结构分析: 引言:世界人口达80亿引发对地球承载能力的思考。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人均消费水平)。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重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难点: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区域人口问题。 素材分析: 图 1.21 世界“第 80 亿宝宝”: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图 1.22 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直观展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图 1.23 资源“短板”:帮助学生理解资源限制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图 1.24 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呈现不同观点,引发学生思考。 图 1.25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四、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对人地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学习兴趣:学生对人口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的兴趣。 共性问题:学生可能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 差异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特定地区的人口问题;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个性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 五、教学重点 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能够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区域人口问题。 七、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中国的人口政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八、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课本每一节课前情境材料。展示“世界第80亿宝宝”的照片(图1.21),提问:“地球真的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提出问题: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