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7812

基础小练5 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氢燃料的应用前景(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

日期:2025-04-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35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燃料,答案,苏教版,必修,化学,高一
  • cover
基础小练5 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氢燃料的应用前景 【夯实基础】 1. (2024邵阳新邵期末)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化石燃料既属于一次能源,也属于可再生能源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2.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能源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生物质能 ④太阳能 ⑤石油 ⑥氢能 ⑦风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⑥⑦ C. ③⑤⑥⑦ D. ③④⑥⑦ 3.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2022盐城滨海五汛中学期中)氢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大量氢燃料电池。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为571.6 kJ B. 1 mol H2O(l)分解制得1 mol H2需要吸收571.6 kJ的能量 C. 贮氢材料具有大量、快速和高效率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特点 D.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一种理想的制氢手段 5. 氧化反应2NO(g)+O2(g)===2NO2(g) ΔH分两步进行:①2NO(g)===N2O2(g) ΔH1;②N2O2(g)+O2(g)===2NO2(g) ΔH2。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1=E2-E1 B. ΔH2=E4-E2 C. ΔH=(E1+E3)-(E2+E4) D. 由图可知,2 mol NO的能量高于2 mol NO2的能量 6. (2023苏州昆山中学阶段测试)键能是指1 mol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基态原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已知CH4与O2反应能生成CO2和水蒸气,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g)+2H2O(g) CH4(g)+2O2(g)为放热反应 B. 若将1 mol CO2(g)和2 mol H2O(l)的总能量标在图中,则其位置在①②之间 C. 若C—H的键能为415 kJ/mol,则O2中化学键的键能为493 kJ/mol D. 若该反应过程中转化的化学能为200 kJ,则有0.25 mol C===O生成 7. (2022连云港东海期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489.6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来表示 B. H2O分解成H2和O2反应的ΔH可能小于0 C. 2 g 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489.6 kJ D. 反应中每生成18 g H2O,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6.02×1023 8. 已知:2 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572 kJ 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 若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填“>”“<”或“=”)572 kJ。 (3) 与化石燃料相比,利用氢能源有很多优点,请说出其中一点:_____。 【提升素养】 9. 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的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吸收能量使得钛氧键发生了断裂 B. 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 2 mol CO2完全分解生成2 mol CO和1 mol O2需要吸收30 kJ能量 10. 在25 ℃、 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标准燃烧热。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一些烷烃的标准燃烧热(ΔHc)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甲烷 乙烷 丙烷 ΔHc/(kJ/mol) -891.0 -1 560.8 -2 221.5 化合物 正丁烷(C4H10) 异丁烷(C4H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