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1986

小学数学 人教版(2024) 三年级上册 3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认识毫米》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93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毫米,认识毫米,认识,分米,测量
  • cover
《认识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通过估一估、猜一猜、量一量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几何想象、几何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过程,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体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并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以及建模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高兴吗?(高兴)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位陪伴我们数学学习多年的老朋友,它就是我们的--数学书。 出示数学书,认识数学书的长宽厚 师:孩子们,拿出我们的数学书,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长,再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宽,还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厚。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我们的数学书,测量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 3、师:孩子们,想一想,测量长度我们一般用什么工具呢?板书:工具(尺子)。 4、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板书:米,厘米。 5、师:测量我们数学书,我们选择什么单位合适?(厘米) 6、师:谁还记得怎样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多媒体演示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板书,左端对准零,右端对几就是几厘米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1、师:孩子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我们来一个挑战性学习,怎么样?(好)请看大屏幕:(挑战规则,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然后在用尺子去测量,估计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相近即挑战成功)。 2、师:明白挑战规则没有。下面就拿出我们的数学书,不用尺子量,快速的估计出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把你估计的结果填在作业单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3、师:完成了就做端正。孩子们,都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估计的情况。(同桌交流)谁来把你估计的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估计数学书长在( )之间,宽在( )之间 ,厚不足1厘米。 (二)建立认知冲突,引出课题 1、师:下面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把我们测量的结果填也在作业单上。 学生小组活动,共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师:孩子们,完成了吗? 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测量的方法 谁来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谁再来量一量。两位同学的测量一样,说明我们数学书的长就是26厘米。孩子们,你估计的数学书的长与实际的结果26厘米接近吗?挑战成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自己。 3、师:孩子们,数学书的宽谁来量?请学生上台量数学书的宽。孩子们,发现什么问题啦?(左端对准“0”,有右端超过了18又没有到19,到底是多少厘米呢?)孩子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毫米是个什么单位?) 小结:数学书的宽不是整厘米数,要想测量结果更精确,数学家们就创造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师:在测量数学书的厚,我们也有同样的发现。谁来测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了什么? 小结:数学书的厚不足1厘米,要想测量出数学书的厚,也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板书(毫米) 师生一起读:毫米 5、师:(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孩子们读一读这句话。 孩子们打开数学书,翻到第21页,21页最下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孩子们,自己边读边勾画,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重要,提醒我们大家引起注意呢? 抽生读: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