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3123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2-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168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必修,2019,人教,地理,高中
  • cover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究式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章节名称: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时长: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 备 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位老师,本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课程标准 表述: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解读:学生需结合具体案例,清晰阐述交通运输布局(线路走向、站点分布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人口流动、聚落发展等)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反作用,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如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交通运输布局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区域特征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提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认识。 综合思维 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认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 认识到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促进区域发展,且应避免对地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探究本地或特定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内容概述 本节主要探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涵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联系等),以及对聚落发展的影响(影响聚落的形成、规模、形态和分布)。在教材体系中,是“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主题的深化,完善了两者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为理解区域发展综合过程提供支撑。 结构分析 先阐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展开;接着分析对聚落发展的影响,包括对聚落形成、规模、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各部分逻辑紧密,层层递进,先经济基础,后社会生活层面。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聚落发展的具体影响;掌握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不同区域环境下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复杂影响;理解两者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 素材分析 教材中的图表(如交通枢纽示意图、城市聚落形态与交通关系图等)直观展示了相关信息,可引导学生读图获取关键信息,分析地理现象。案例(如株洲因铁路建设发展、扬州因运河交通兴衰等)为理解抽象原理提供实例。教学中可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同时,教师可补充当地或其他代表性案例,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后,对两者关系有一定认识,但对交通运输布局反作用于区域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入。已掌握交通运输基本方式和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为学习本节提供基础。 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深入探究复杂地理问题方面存在不足。分析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时,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学习兴趣 学生对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现象和区域发展变化较关注,对实际生活相关内容有兴趣。但对抽象地理原理和复杂区域分析可能觉得枯燥,需多样化教学方法和丰富案例激发兴趣。 共性问题 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易忽略重要因素。如分析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时,可能忽视对人才流动、信息交流的作用。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