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6288

【2025新课标】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2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堂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8884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新课标,花城,音乐,四年级,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 《多趣的夏日》第2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第12课 《多趣的夏日》第2课时唱歌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歌曲为降E调,2/4拍,具有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共3个小节,分别描绘了北海公园的美丽景色、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通过“双桨”“白塔”“绿树红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童年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童年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较好的感知能力。他们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乐于表现自我,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有初步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兴趣较高,但对经典音乐作品了解较少。部分学生音乐节奏感较强,能较好地把握歌曲节拍,而部分学生则在音准和节奏方面还需加强练习。整体而言,四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需在拓宽音乐视野和提升音乐技能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影视音乐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 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方法,确保演唱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夏天来了,你们都有哪些游玩的好注意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喜欢去公园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公园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哪些游玩的项目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在公园的湖中央我们可以划着小船欣赏美景,你们会划船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谁能模拟一下划船的动作?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坐上小船去转一转《让我们荡起双桨》(书写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速度稍快。那么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以北京北海公园的湖面为背景,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强的描绘性。 歌曲的背景: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电影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聆听,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想到了水波荡漾的公园景象,想到了游园时愉快喜悦的心情。通过聆听判断这首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为什么这样分呢?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歌曲由前奏及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为齐唱,第一乐段旋律轻盈,给人以亲切感;第一乐段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乐段是一个比较规整的一段体,包括四个乐句,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乐句,请同学们跟琴演唱简谱 预设:跟琴演唱简谱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