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6947

【2025新课标】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5课《街头少年合唱》《抗敌歌》《垦春泥》《游击队歌》课堂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8900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5课,课堂,游击队歌,垦春泥,抗敌歌,街头少年合唱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声乐的演唱形式》第2课时《街头少年合唱》《抗敌歌》《垦春泥》《游击队歌》。 【教材分析】 《街头少年合唱》《抗敌歌》《垦春泥》《游击队歌》是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第2课时欣赏课。《街头少年合唱》出自比才歌剧《卡门》。旋律极具西班牙风格,热情奔放。音程跳动大,多跳进与大跨度音阶,像开场的大跳,瞬间抓住听众注意力,凸显少年的活力与不羁。节奏以3/4拍为主,节奏明快,重音多变。频繁出现的切分节奏与附点音符,契合西班牙舞蹈节奏,营造出活泼、充满动感的氛围,展现街头少年的自由随性。歌词生动描绘街头少年的生活,展现他们对冒险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抗敌歌》由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创作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抗日救亡歌曲。旋律整体激昂有力,音域跨度较大,通过跳进和级进相结合的方式,传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节奏明快紧凑,以坚定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间或出现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使歌曲充满动力和紧迫感,仿佛在号召人们迅速行动起来抗击敌人。歌词简洁有力,充满爱国情怀,直接表达了抗日救亡的主题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垦春泥》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是一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采用了五声音阶,给人一种亲切、质朴的感觉。旋律起伏较大,通过高音和低音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垦荒前后的不同景象。节奏明快有力,以2/4拍为主,富有动感和活力。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增强了歌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表现了人们积极投入垦荒劳动的热情。歌词充满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描绘了人们在荒地上开垦农田、种植庄稼的情景。 《游击队歌》由贺绿汀于1937年创作,旋律以小军鼓节奏贯穿,流畅且富有活力。其音域适中,适合不同声部展现。各声部旋律交织,时而相互补充,时而模仿追逐,使歌曲更丰富饱满。 节奏4/4拍小快板,大量弱起节奏,赋予歌曲行进感与紧张感,契合游击作战的灵活迅速。合唱时节奏整齐划一,强化了力量感与律动感。歌词质朴生动,描绘游击队员战斗与生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节奏感强,能准确把握旋律,唱歌不跑调,还熟悉常见音乐记号,能较好诠释作品情感。而有的学生识谱困难,音准欠佳,唱歌易跑调。整体上,他们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一听便能哼唱;但对古典音乐接受度低,觉得沉闷。在课堂上,学生偏爱活泼互动环节,如小组合唱、音乐游戏,对乐理知识学习则较被动。教师需因材施教,用多元教学法激发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合唱不同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分析歌曲的不同合唱形式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能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等多种手段,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分析歌曲的不同合唱形式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能哼唱主题音乐 (二)教学难点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合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演唱形式,那你们知道合唱还有哪些形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合唱,探究一下合唱中还有哪些形式,老师给同学们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