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7899

第二单元 家园为我(教案)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4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单元,家园,为我,教案,2024-2025
    6 认识空气 教材分析 空气是一种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神秘。本节课教材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空气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与空气接触,但由于空气的特殊性,他们往往对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缺乏深入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喜欢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素养核心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知道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它无色、无味、透明;了解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认识到空气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爱护空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和有质量,并理解空气与生命、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吸进去的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认识空气。展示一些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图片,如气球飘在空中、风吹动树叶、风车转动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现象与空气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感知空气的存在:让学生用手在脸旁快速扇动,感受空气的流动,提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存在的,并且能够流动。教师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在空中快速挥动几下,然后扎紧袋口,让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提问:“塑料袋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装的是什么?”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空气的存在。 探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颜色和气味:让学生观察塑料袋中的空气,提问:“空气是什么颜色的?” 再让学生闻一闻,提问:“空气有气味吗?” 引导学生得出空气无色、无味的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将一个空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然后慢慢倾斜杯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问:“为什么杯子里会有气泡冒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小物品(如小石子、海绵等)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观察水的溢出情况,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实验:教师准备一个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挂一个相同的气球,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其中一个气球吹大,再挂在天平上,让学生观察天平的变化。提问:“天平为什么不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空气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空气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展示一些图片,如人呼吸需要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燃烧需要空气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空气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性。 空气污染与保护: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图片,如工厂烟囱排放浓烟、汽车尾气弥漫、雾霾天气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提问学生:“空气污染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空气呢?”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 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