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过苦难体验的古代文人,写出的文章更加瞩目。屈原被流放,有了《离骚》的问世;柳宗元被贬,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刘禹锡被贬,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930多年前的那个月夜,滴漏已尽,万物入梦,被贬至黄州的一位词人在孤寂地徘徊、痛苦地思索,他将会向我们诉说怎样的心语呢。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情境导入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意境,赏析诗歌。 3、学习诗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作者简介 黄州贬谪时期苏轼的词作(1080—1084) 时间 代表词作 名句 思想感情 1080 《卜算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80 《西江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1082 《念奴娇》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82 《定风波》 一蓑烟雨任平生。 1083 《浣溪沙》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 人生空幻 壮志难酬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 前期 痛苦孤独 中期 自省彻悟 后期 超越旷达 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重难点讲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牌名 卜算子是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外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 寓居"在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 贰 结合注释,读通词意 重难点讲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枝叶稀疏的桐树 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幽居之人 译文: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滴漏声断了,夜深人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鸿之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知晓 栖息 译文:它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头,心里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栖息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叁 品孤独之意 悟孤独之情 重难点讲解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缺)月、 ( 疏) 桐、漏( 断) 、 ( 幽)人、 ( 孤) 鸿、 ( 寒)枝、沙洲 ( 冷) 一二句营造了寂寞清冷气氛,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游子思乡怀亲的愁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孤鸿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