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35508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079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PPT,21张,农业,古代,发达
  • cover
课件21张PPT。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何飞龙南稻北粟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的变迁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耜耕迁徙到定居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历史学家以盘庚迁殷为分界点把商朝分为前期和后期,据史书记载,商朝前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都城屡次迁徙,盘庚迁殷之后,都城才稳定下来。 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庇(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朝前期都城屡次迁徙的原因勤思善学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如果让你来耕种一块田地,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提高田地的粮食产量?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既省畜力,又省人力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垄作法 (2)西汉: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垄作法 (2)西汉: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   都江堰 漕渠 白渠 龙首渠(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都江堰近景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并非完全不参与市场交换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铁犁牛耕归纳总结: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刀耕火种石器耜耕集体耕作 (土地公有)个体耕作 (土地私有)生产工具的革新⑴地位⑵进步性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⑶局限性②封闭性①脆弱性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小农经济区分概念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集体经济区分在于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交换还是自己消费。区分在于生产单位的大小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随堂演练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随堂演练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2、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