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第1课时的内容,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探讨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本课通过讲述伴随成长的风俗、节日风俗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风俗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风俗背后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文化意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家乡的文化和风俗有着初步的认识,但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分享家乡的风俗。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并尊重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法治观念:了解并遵守家乡的风俗习惯,认识到风俗习惯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健全人格:通过参与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责任意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伴随成长的风俗和节日风俗。 探讨风俗背后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风俗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家乡风俗的图片、视频等) 学生调查表(用于记录家乡风俗) 小组活动材料(如彩纸、剪刀等,用于制作风俗小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关于家乡风俗的视频,或展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家乡风俗图片,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问引导:视频或图片展示结束后,向学生提问:“这些风俗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家乡风俗的深层含义。 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视频/图片:认真观看视频或图片,感受家乡风俗的独特魅力。 思考回答:针对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回答,分享自己对家乡风俗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和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家乡风俗,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 1.分享伴随成长的风俗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俗,如满月剃胎发、报喜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风俗背后的美好祝愿。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风俗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了解“十二生肖” 教师活动设计: 阅读角介绍:利用阅读角资源,介绍“十二生肖”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生肖文化。 分享引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生肖及其相关故事或传说。 3.尊老爱幼的风俗 教师活动设计: 介绍风俗:介绍一些尊老爱幼的风俗,如祝寿礼节、寿宴食品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风俗体现的传统美德。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 第二板块:奇妙的节日风俗 1. 分享节日风俗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节日风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寄托的家乡人愿望和情感。 2. 了解独特节日 教师活动设计: 阅读角介绍:利用阅读角资源,介绍一些地方特有的节日风俗,如“饮水节”、“三月三”歌节、“藏历新年”等。 分享引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 3. 制作风俗小报 教师活动设计: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