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8552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4952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45张
  • cover
(课件网)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课前导入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 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录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①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1.自然系统 (2)对人类要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特点: (图中深蓝色箭头代表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人类系统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图中深蓝色箭头代表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黄色箭头代表人类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单向流动) 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农业社会 ①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限,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 ②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你认为那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能形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1)箭头①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 (2)箭头③④: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3)箭头⑤⑦: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 (4)箭头⑥⑧: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③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3.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森林面积锐减 土地荒漠化 资源短缺 水环境污染严重 4.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①人口数量(正相关): 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产生环境问题。 ②人均资源消费量(正相关): 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③技术水平(两面性): 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产品 劳动力 设备 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原因: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