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有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祝紅蕾的《青春之光》,季美林的《有为有不为》,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代代相传。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本单元学习略读,要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体悟并践行其中蕴含的中华美德。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体悟并践行文章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分析标题作用;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另外,还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彩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叙事散文 张中行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儿件小事、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君子之风、高尚道德和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品味语言特色 《驿路梨花》 小说 彭荆风 本文通过记叙山中路边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粮、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象征的作用 《有为有不为》 议论文 季羡林 通过对“应该”做与“不应该”做的事的探讨,阐明了善恶有大小之别,以及大善大恶在社会中的体现。最后提到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有联系,并以贪污行为为例,警示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旦犯错要毅然回头,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青春之光》 散文 祝紅蕾 本文记叙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与生活,展现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现了对黄文秀秀精神品格的敬仰、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人对黄文秀的深切怀念。 多种写作手法 《陋室铭》 文言文 刘禹锡 作者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文言虚词 《爱莲说》 文言文 周敦颐 作者以”莲”自比,通过对具有高洁品格的“莲”的描写和赞美,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类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词类活用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背景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卷网-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字词归纳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pì rú ) 朦胧 (lón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