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 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笼:笼罩。 泊:停泊。 商女: 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迷蒙的月色轻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朝廷安危、沉迷享乐的不满,以及对朝廷的兴亡之忧。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谊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五)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的历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1)第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 第一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烟、水 、月、沙。 这两句中“笼”字用得好。“笼”是“笼罩”的意思,运用互文,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2)第二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 没有。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 作用: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一是点题,二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三是由景及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3)“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参考: “犹唱”:还在唱。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 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达官贵人,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一)诗词默写 1、烟笼寒水月笼沙, 。 2、商女不知亡国恨, 。 3.《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 。 4.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 。 5、《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 【答案】 1、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