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课 前人的巧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根据自然材质的形态和色彩进行创作的方法,就是“因材施艺”(文化理解)。并能根据形状、色彩、质感选取废旧材料,“因材施艺”地创作作品(创意实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评述、创作等活动过程,尝试操作方法(艺术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欣赏不同作品的巧妙构思,了解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对美术创作产生兴趣(文化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因材施艺”蕴含的智慧。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物体形、色、质的特点巧妙地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工具材料 课件、作业纸、油画棒、颜料、勾线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景介绍 展示书上的图片《翡翠白菜》。教师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镇院之宝———翡翠白菜。 欣赏书中图片《翡翠白菜》。 初步感受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一 教师提问:“翡翠白菜”为什么能成为镇院之宝呢? 教师小结:根据天然材料的形状、色彩、材质、纹理等进行艺术加工,体现出古代匠人的“因材施艺”。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这块玉石巧妙地利用了材料天然的形态与色彩来进行创作。 理解“因材施艺”的设计理念。 环节二 欣赏书中其它作品,引导感受巧妙构思与创作。 引导从形、色、质观察分析。 欣赏艺术作品,评述“因材施艺”的巧妙之处。 感知作品蕴藏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环节三 大自然中各种天然材料有着不同的形色质,模仿天然材料的肌理。 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材料漏印出几种不同的肌理。 学习漏印的方法步骤。 掌握漏印的方法,能变换出不同的肌理。 作业与拓展学习 引导尝试用画、印、喷等方法创作不同的肌理,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印记。 尝试用一个原版漏印几个不同的肌理。(至少3种) 用漏印的方法模仿自然物的形态、色彩、肌理。 用“智慧星”的形式进行奖励。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工具材料 课件、作业纸、油画棒、颜料、勾线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环节 观察自己上节课漏印出的肌理。 教师提问:同样的形状,不同的肌理。让你分别联想到什么? 观察漏印出的形状,变化不同的方向,联想到不同的事物。 不同的色彩肌理能启发我们创作。 对于大胆联想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 作业与 拓展学习 利用漏印的形象,通过联想与添画创作一组有趣的作品。 课后寻找废旧材料,下节课带来。 把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完成2-3张作品) 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及时用“智慧星”评价。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工具材料 各种废旧材料(瓶盖、纸盒、树叶、果壳等)、粘贴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景介绍 创设情境:即将举办“变废为宝”作品展。 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一 出示用“因材施艺”的理念设计的作品,石头画、树叶拼贴画、果壳拼贴画、废旧物品创作等。 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说作品的巧思。 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珍惜和再利用资源。 环节二 两人合作、探讨选择可以利用的材料。 与同学合作、探讨,利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 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思维碰撞,获得灵感。 环节三 请几组学生说一说讨论结果。教师引导或进行补充,让想法更具体。 大胆发表意见。 分享好创意,受到启发。 作业与 拓展学习 用“因材施艺”的方法,巧妙地创作出作品。 废旧材料再利用,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在实践中掌握“因材施艺”这一方法。 颁发“智慧星大奖”。 结果性评价 闪闪发光的智慧星 评价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评价内容,组织学生自评或小组评。 板书设计 前人的巧思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