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课 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大胆发挥想象表现抢险救灾的画面(艺术表现);能根据物品的功能,从形状、色彩、材料等方面对救援设备进行设计改进(创意实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欣赏、游戏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应对守护生命安全的措施与设计救援装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审美感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们的奉献精神;能从设计作品的方法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能对救援装备进行美化与改进,初步形成设计意识(文化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创作抢险救灾的想象画;知道救援装备设计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 能结合救援实际需求,结合救援装备的使用功能对其进行美化与改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工具材料 画纸、铅笔、橡皮擦、彩笔、彩纸、废旧杂志、胶水、剪刀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老师带领同学们化身“安全小卫士”,闯关挑战安全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一 第一关:我会答 任务一:找一找,守护我们生命的人有哪些。 (提示职业:医生、护士、消防员、警察、军人、老师、科研人员、农民等) 任务二:说一说,他们是如何守护生命的? 小结: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人都在默默地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通过思考能感受到生活中默默奉献的人。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安全星”集星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回答最快最完整的队获得两枚奖章,其余能参与回答的获得一枚奖章。 环节二 第二关:面对危险我有方 情境发声:警报响起偶遇突发情况。A城市有几处正遭受危险,请安全小卫士提出应对方法。(出示A城市地图,显示有四块区域正在遭受危险。如:环境污染、火灾、洪灾、飓风等) 任务一:分小组选择不同的受灾区域,查看受灾区域所面临的危险,小组讨论采取的应对措施。 任务二:分小组演绎汇报应对危险的措施。 小结:遇到危险保持镇静,拨打救援电话,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等待救援。 仔细观察画面,了解具体的危险情况,小组交流思考遇到危险时候的应对方法。 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运用语言与肢体动作表演应急措施。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模拟情景,感受情境中的环境、人物,为下一步创作想象画做铺垫。 动作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 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集星鼓励。 环节三 第三关:抢险救灾我会画 任务:画一幅抢险救灾的想象画。 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作业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 2.运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表现危难场景; 3.根据危难的应对措施,大胆展开联想,在画面中绘制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观察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画面细节等方面进行欣赏。 学生分小组创作。 通过欣赏,明确创作方向。 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画面展现抢险救灾场景,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对救援方式展开联想,为下一步创作做铺垫。 作品欣赏与点评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同学作品。 学生分小组展示作品,用语言描述作品表现内容。 学生从画面的造型、色彩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点评。 通过展示能大胆地表达自我看法,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小组完成救灾画面,根据绘画表现,与学生表达,奖励不同额度的“安全星”。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工具材料 画纸、铅笔、橡皮擦、彩笔、彩纸、废旧杂志、胶水、剪刀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环节一 展示学生完成的抢险救灾画,放大局部进行欣赏。 启发思考: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