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课:定制身份标识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安全性分析。 学习目标 1 理解身份标识 了解概念、作用和常见技术。 2 分析应用场景 识别并分析实际应用场景。 3 掌握安全性 理解安全挑战和防护措施。 导入: 观看视频,观察视频中用到了哪些物联网身份标识的技术? 探索: 物联网身份标识是指按一定规则或标准赋予物品易于机器和人识别、处 理的标识符或代码,它是物联网对象在信息网络中的身份识别凭证,本质上是一种物理编码,能够实现物品的数字化。 身份标识概述 定义 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标识符。 设备识别 使系统能够识别设备身份。 身份认证 确保设备和用户身份真实性。 数据交换 确保数据在设备间准确传输。 自主学习: 手机二维码作为用户唯一的验证或支付标识,可以用来验证身份或移动支付(如下页左图所示);商品条形码可以用于记录商品的价格、类目等信息,超市收费员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可以计算商品的价格;小区入口的智能护栏利 用摄像头识别车牌号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能够进入小区(如下面的右图所示)。 写一写: 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上下文,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身份标识方式有哪些, 以及它们的应用情景是什么,参考范例补全下表的内容。 身份标识方式 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景 二维码 用来验证身份或移动支付 条形码 车牌号 技术类型 二维码 设备识别、支付、物流追踪。 条形码 库存管理、商品追踪。 RFID 仓储管理、智能物流。 NFC 支付、设备配对、门禁控制。 条形码技术: 1 制作简单、成本低 形码标签(如右图所示)的制作简单、成本低,用普通纸或专门的标签纸打印均可 2 可标注商品信息 标签中可标出商品的名称、生产地、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3 应用广泛 商品流通、图书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应用广泛 4 数据容量有限 数据容量小,一般容纳30个左右字符 5 易受损影响可靠性 容易损坏,一旦发生损坏,就无法正常读取,不适合贵重产品或重要物品的防伪追溯 条形码是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的图案,黑色部分称为“条”,白色部分称为“空”。不同粗细条纹间相互组合则代表不同编码信息,可以表示数字、字符和符号等信息。 二维码技术 优势 存储容量大: 如网址、文本、图片、视频等 成本低廉: 二维码采用特定的编码技术,即使部分损坏或污损,也能通过纠错算法还原出原始信息 应用广泛: 二维码的生成和打印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大规模应用 不足 信息真实性难验证: 二维码本身并不包含验证信息真实性的机制,用户需要自行判断所获取信息的真伪 隐私泄露风险: 部分二维码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等,扫描后可能导致隐私泄露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优势 穿透性强: 射频识别技术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材质,进行穿透性通信 存储容量大: 具有标签存储数据容量大等优点 可重复使用: 射频识别标签(如右图所示)作为物品的身份标识,标签中存储的数据为电子数据,载体为具有反复写入功能的电子芯片,可以重复使用且不受尺寸与形状限制,不需要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 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射频识别技术不足 成本较高 隐私安全隐患 受环境影响: 容易被含有金属和水分的物品或环境影响等 近场通信技术 近场通信技术:基于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互通技术的整合,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特点:通信距离小于10厘米,避免设备间干扰,安全性高,连接速度快。 应用例子:如手机NFC功能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景中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普及需要大量硬件支持,面临标准选择、手机丢失、支付额度等问题。 非接触式标识方式对比 根据前面所讲内容,总结出非接触式标识方式的优劣势 特点 非接触标识方式 条形码 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