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6911

7.1《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84318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9张,PPT,教案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并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并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知人论世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2、创作背景 3、原文朗读 播放音频,梳理字音字形。 4、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指仕途)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受到约束的鸟(笼中鸟)依恋居住过的树林,池子里的鱼思念生活过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宅子四周有十几亩田地,还有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遮蔽着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雄鸡在桑树顶啼唤。门户庭院没有世俗的繁杂琐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长久的困在笼子(官场生活)里,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大自然了。 5、感知诗情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生活的什么感情?厌恋官场、热爱田园 三、赏析全文 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从“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角度分析 2、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尘网、樊笼比喻为官场,羁鸟、池鱼自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3、为何而归? (1)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羁鸟”“池鱼”说明诗人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2)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生活所迫;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4、归向何处? (1)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近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听觉 (2)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远近结合 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一点———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动静结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视听结合 (3)诗人描绘的这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4)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宁静、闲适、喜悦 四、小结作业 1、全文小结 从何而归?弃官场 为何而归?爱丘山 归向何处?归园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