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过华清宫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感受作者对唐朝盛世的赞美和对华清宫美景的描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创作背景; 2、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妃子笑”是荔枝的一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质脆,晶莹透明,味道清甜,香味浓郁,多汁爽口。产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四川、海南等地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妃子笑”这个名字的由来。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他性格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播放作者生平视频。 2、诗歌鉴赏 展示《江南春》《泊秦淮》《赤壁》,可以看出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3、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干,写下了三首七绝。 4、解题 过:经过,路过 华清宫:地名,是唐玄宗与杨责妃的游乐赏玩之地 过华清宫:经过华清宫 5、怀古诗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评价历史是非,托古讽今;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等目的。 6、初读诗歌 播放音频,明确诗句节奏。 三、全文赏析 1、诗歌译文 2、感知词作 (1)长安回望绣成堆 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承上启下,“绣成堆”一语双关。 (2)山顶千门次第开 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 (3)一骑红尘妃子笑 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 (4)无人知是荔枝来 最后一句中“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四、课文小结 1、思想感情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深刻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奢侈靡烂的生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黎民疾苦的关心。 2、写作特点 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不明说唐玄宗的荒淫好色、杨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课件网) 过 华 清 宫 杜牧 新课导入 一 “妃子笑”是荔枝的一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质脆,晶莹透明,味道清甜,香味浓郁,多汁爽口。产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四川、海南等地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妃子笑”这个名字的由来。 “妃子笑”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二 杜牧(803-852),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他性格刚直,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