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6979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共21张PPT)+教案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512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21张,PPT
    课题:虞美人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二、新课讲授 1、知人论世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2、创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结局正如他之前预料的那样悲惨。 3、解题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4、初读诗歌 播放音频,明确诗句节奏。 三、全文赏析 1、诗歌译文 2、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3、词人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上阕:以自然景物起兴,抒写“故国不堪回首”的凄凉; 下阕: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春水设喻,抒发满腔幽愤悲慨之情。 4、上阕赏析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无尽(自然永恒不变)与往事短暂无常(人事变化无常)进行对比 以乐景写哀情 (2)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第一问饱含了李煜多年来的心酸苦辣,和国破家亡后的悔恨悲愁,他感情的极端悲苦也就显而易见了,也为全词铺垫了情感幽深哀怨的基调。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季节更替、时间飞逝;故国———不堪回首:物是人非、复国无望 (4)上阕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下阕赏析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虚写:回首中故国的情景,“不堪回首”却又不能不“回首”→日日夜夜都在回首 往昔与当今的对比、景物与人事的对———物是人非、世事巨变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