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0086

17.《太阳系》(教案+课件29张PPT+视频)2024-2025学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5-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1452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视频,科学,六年级,青岛,学年,2024-2025
    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 《浩瀚宇宙》单元 17.太阳系 教学设计 单元 《浩瀚宇宙》 课题 17.太阳系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5~6年级⑤比较太阳、气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心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特点及与太阳的距离。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行星的特点和差异;能够根据提供的数据,讨论和分析行星的相对位置。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活动,初步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行星特点;能够制作简单的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态度责任:对太阳系和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继续深入探索和学习;认识到科学探索需要耐心、细致和严谨的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 重点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八大行星的特点;能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行星的特点和差异,并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 难点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八大行星的特点;能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行星的特点和差异,并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彩笔、铁丝、橡皮泥、圆规、卡纸、气球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PPT 2 出示]教师播放太阳系视频或展示太阳系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太阳系的组成 [PPT 3 出示]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太阳系的“家庭成员”有哪些吗?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PPT 4-5 出示]教师介绍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 [PPT 6-14 出示] 教师展示八大行星的图片和名称,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相对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行星的特点,如大小、颜色、形状、运动规律等。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 [PPT 15 出示]资料展示太阳系的其他星体,还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PPT 16 出示]视频资料总结太阳系的组成。 (二)活动二:了解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 [PPT 17 出示]教师出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图片和距离表格,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相关信息。 [PPT 18 出示]学生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交流行星的名称、与太阳的距离、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形状等方面的信息。 [PPT 19 出示]教师引导总结:太阳系中行星位置排序,距离太阳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PPT 20 出示]学生根据认识,回答相关问题。例如,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什么?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太阳系模型。 [PPT 21 出示]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包括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半径的对比数据。 [PPT 22 出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行星体积的大小以及离太阳的远近。 [PPT 23 出示]学生根据数据按比例团橡皮泥做成行星模型(或用气球等代替),按照太阳与八颗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画出轨道。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制作出独特而精美的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的太阳系模型,并介绍模型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PPT 24 出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总结:根据太阳系中8颗行星的直径和与太阳的位置,把它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在建立模型,这是一项重要的探究技能。 三、拓展活动 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的组成,了解了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学会了建立模型,其实在广袤的太阳系,还有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