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学生能够说出木头的常见特性,如质地、颜色、气味、吸水性等;知道木头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2.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木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木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木头》是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木头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学生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木头的特性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教材还渗透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探究木头的特性,了解木头在生活中的用途。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木头的吸水性等特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各种木头制品(如木块、木板、木筷子等)、放大镜、水槽、水、滴管、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木头制品。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活动: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一段展示各种木头制品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 2.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观察视频中出现的物品。 3.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木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木头。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 观察木头的外观 教师活动:视频看完了,大家都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木头制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木头制品,现在我把它们分给大家,每个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们能发现木头有哪些特点。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给每个小组分发木块、木板等木头制品) 学生活动:小组内成员仔细观察木头制品,用眼睛看木头的颜色、纹理,用手摸木头的表面感受质地,用鼻子闻木头的气味,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直接观察木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对木头的外观有初步的认识。 2. 探究木头的特性 实验一:探究木头的硬度 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木头的硬度。老师这里有一根铁钉和一块木头,大家猜猜如果用铁钉在木头上划,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演示用铁钉轻轻划木头) 大家看,木头上留下了划痕,这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用铁钉轻轻划你们小组的木头,感受一下,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 学生活动:猜测实验结果,观察教师演示,然后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讨论并总结木头的硬度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木头的硬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二:探究木头的吸水性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槽,里面装了水,还有一些小木块。如果把木块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呢?(教师将木块放入水中)大家仔细观察,看木块有没有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木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和是否吸水) 现在请同学们用滴管吸一些水,滴在木块上,看看又会有什么现象。把你们的发现也记录下来哦。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猜测实验现象,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用滴管滴水在木块上,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木头吸水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木头的吸水性,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