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金属》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常见的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制品为载体,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描述金属的特点,学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呈现了本课探究活动所用到材料的实物照片,旨在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准备铜条、铁条、铝条等金属材料和打磨金属材料用到的砂纸等;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以金属为材料的制品,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不同的金属,发现金属材料的特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家中的物品,找一找哪些是用金属制成的,认识不同金属材料更多的特点。 本课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比较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倾听、表达的基础上,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等一般特点,初步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生活中很多常见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有了直观感受。铜、铁、铝等材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金属材料,生活中有很多以金属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怎样观察常见金属?常见金属材料有哪些特点?这些是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等一般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金属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初步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 难 点】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铜条、铁条、铝条、砂纸、小铁锤 教师准备:铁砧子、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 3 出示]出示铜、铁、铝等金属制品。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PPT 4 出示]教师指导:铜、铁、铝都是金属,金属可以作材料。 5. [PPT 5 出示]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金属物品? 6.学生举例。 教师导入新课:金属在我们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它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金属的金属光泽 1.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铜丝、铁丝、铝丝,但是它们在空气中放久了容易生锈,让我们看不到它原来的面貌,我们要观察一下它们原来的样子,应该怎么办呢? 2.[PPT 6 出示]学生讨论交流观察金属表面样子的方法。 3.[PPT 7 出示]教师指导学生汇报观察方法:用砂纸打磨金属可以帮我们看清金属的真面目。可以用砂纸打磨一下铜丝、铁丝、铝丝,然后观察一下它们的表面是怎样的? 4.学生分组活动。 5.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PPT 8 出示]教师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二)观察金属的延展性 1.教师提出问题: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2.[PPT 9 出示]教师活动:在铁砧子上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 3.学生观察敲击后的现象:敲击后,铜丝、铁丝、铝丝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被碾成薄片而不破裂。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5.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PPT 10 出示]教师总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金属具有延展性。 [PPT 11 出示]补充资料介绍。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观察金属材料的方法、观察发现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PPT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