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教学设计 课题 7.3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单元 第七章《运动和力》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石,教材先通过亚里士多“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与生活中运动物体最终停止的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思考。接着安排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结合历史上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这一观点,引出牛顿在前人的实验推理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这种从生活到实验再到理论的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而引出惯性,以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以致用。 2022新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 2.2.5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学习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及其特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与联系(物理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学会从现象中抽象出物理规律。(科学思维) 3、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及理想实验法进行运动和力的关系,推理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科学探究) 4、从牛顿第一定律在历史伟人的经验推导可知,科学是一个个时代伟人们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惯性也是造成社会很多危害的原因,因此通过学习惯性,知道更多的生活常识,并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对力和运动有一定认识,但受生活经验影响,易形成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 的错误观念。通过对实验探究可认识到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在力与运动这一板块中的重要性,但是其中更需要绝对理想的条件需要更深入理解,从而理解其中抽象的知识点。因此教学中要多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重点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2、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及分析;3、认识和理解惯性概念,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推理过程的理解。;2、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涵和惯性概念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实验器材:斜面、水平木板、毛巾、纸板、玻璃板、小车、木块、硬币、纸张、水杯等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推物体,物体就运动,停止施加推力,物体就静止,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因此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吗?而历史上有两位伟人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那么他们谁才是正确的呢?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结合课本图示各位同学的观点,他们代表的是哪位伟人所表达的观点,引导学生讨论各观点的看法,并且举例说明 阅读活动1中“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介绍实验的器材及过程 结合实验过程中提及的关键字眼进行补充说明,并且说明实验要点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结合实验中得出的数据,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出实验结果: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大。 结合上述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实验,因此可知伽利略的观点更为正确 简述物理历史长河中,各伟人的观点的变化,引出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