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5150

第二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8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 cover
写 作:审题立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中国优秀文章的独特魅力,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思维能力:进行写作实践,提升审题立意的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文章立意不同带来的变化,提升字句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概念导入 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 二、方法指导 (一)审题 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视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二)立意 1.立意时注意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深度。有思想深度的立意,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或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我们或者可以抓住社会热点、焦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或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或者采用“反弹琵琶”的手法,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给人以启迪。 2.立意明确,学会求新。动笔前,头脑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动笔后,要有意识地把这个主题贯穿在全文之中,并能用鲜明的句子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常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多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三、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示例: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 1.立意。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道人们讨厌它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而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叫声不好听。 (2)坚持真理比赢得喜爱更重要。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别人的眼光当中,也不应该一直为了讨好别人而不断改变自己,最终失去自我。 (3)当自己暂时不为大家所接受时要先学会接受别人、改革先要改变人们对待新事物的态度。 2.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时,要注意: (1)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欲望。如本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