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146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日期:2025-04-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5427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自然地理,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3份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实践力)2.结合图表,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一 自然环境的组成和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的组成 (1)物质组成:_____、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_____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_____和土壤等。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整体性 指_____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内在联系 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_____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表现 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_____ 案例: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表现 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_____效应 强弱 取决于各组分的_____和功能的协调性 案例:自然地理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生产有机物的功能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①当演变强度超过_____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②案例:破坏森林与植树造林会形成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期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下图所示)。 1.[区域认知]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 _____ 2.[综合思维]上述要素的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有什么影响? _____ _____ 3.[地理实践力]上述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哪一特征? _____ _____ (2023·山东济南期末)哈拉奇湖是疏勒河的终端湖。这里曾经水草丰茂、湖泊荡漾,后来因为生态环境恶化,自东向西流淌的疏勒河一度断流,哈拉奇湖也随之消失。随着疏勒河及党河河道恢复工程的完工,生态水不断补给,疏勒河恢复全程流淌,哈拉奇湖也得以重现。下图是“哈拉奇湖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 1.哈拉奇湖重现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地下水埋深变深 ③空气的湿度增加 ④气温日较差增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哈拉奇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反映出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 知识点二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整体性的意义 2.人类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思考 内蒙古地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挖发菜,严重破坏了草场,会造成哪些后果? _____ _____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分析思路 (1)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分析区域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以植被遭破坏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为例,分析如下: (2)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分析如下: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