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240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66746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 cover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学习目标】 1.知道二战爆发的背景;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与主要战场;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了解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史实。 2.立足唯物史观,分析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同盟国协同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与前提;分析雅尔塔会议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形成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雅尔塔会议及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使苏德由秘密的盟友变成公开的仇敌? 由此引入新课,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展示2022版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PPT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展示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导学一:二战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1: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2:“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霸权。 材料3: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4: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4: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远不像西方国家想象的那样强大。希特勒承认:“进入莱茵河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打击。(3)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