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316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6.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66张PPT)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67323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职,66张,课件,侍坐,西华,冉有
  • cover
(课件网)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六单元6.1 《目录》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2 新知讲解 《01》 新课导入 1.理解文意,认识孔子的思想内涵及其文化价值。 2.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特征。 3.了解本文在《论语》中的独特地位,把握曾皙言志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学习目标 教学难点: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解题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 曾皙,名点。 冉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 公西华,名赤。 古人习俗: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或自谦,一般都称名。字,尊称。 侍坐,陪长者闲坐。 背景介绍 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侍坐时的年龄大概51岁。“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背景介绍 曾皙,名点,当时约39岁。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大学》乃其子曾参所著。 背景介绍 冉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当时约31岁。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背景介绍 公西华,名赤,字子华,是几个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当时约18岁。春秋末年鲁国学者,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 文学常识 (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 生平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文学常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共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